2019年6月18日,驻南通市新华社记者徐超在宁强县发改局局长马健,副局长付凤霞陪同下,来到阳平关镇酒坊坝村汉中职院联系建立的扶贫车间采访。宁强县阳平关镇镇长高强、学院派驻酒坊坝村第一书记王文军、汉中赋助电子有限公司经理闻斌陪同了采访。

据悉,酒坊坝村扶贫车间是宁强县建立的第一个村级扶贫车间。今年初,汉中职院新派驻宁强县阳平关镇酒坊坝村第一书记王文军调查到该村有许多贫困家庭剩余劳动力,因各种原因不能外出打工,在村里又没有稳定收入,影响了家庭增收和脱贫。为了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居家就业的目标,王文军积极与汉中赋助电子有限公司多次协商沟通,共商在酒坊坝村建立扶贫车间。经前期精心准备,于2019年5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该扶贫车间采用“企业+车间+贫困户”模式运作,“企业”为汉中赋助电子有限公司,是宁强县阳平关镇政府引进的苏陕合作项目,专业从事电子变压器制造;“车间”由汉中赋助电子有限公司租用村民房屋,提供生产操作设备,选派负责人管理,负责技术操作培训,以及货源的发放、生产、回收及管理;“贫困户”经车间培训合格上岗,工作实行计件制,工资半月发放,由车间负责人统计上报公司,公司直接将工资打在贫困户邮政储蓄卡上。

酒坊坝村扶贫车间建立后,引起了与宁强县苏陕协作对口帮扶县江苏南通市港闸区政府的关注。2019年6月18日港闸区总工会派人慰问了在酒坊坝村扶贫车间打工的1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人。今日采访采访,记者徐超表示酒坊坝村扶贫车间的建立符合实际和市场规律,是一种很好的“造血式”扶贫方式,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出不去、就业难的问题,建议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质量,吸纳更多的贫困剩余劳动力就业。马健也表示扶贫车间灵活的做工方式,把村民的闲散零碎时间充分利用,非常符合山区实际,值得经验总结推广。(继续教育与培训部李冰)编辑/周克